华新在线讯(见习记者 赵心瑜)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11月5日,我们在学院会议室集中观看“中国新闻传播大讲堂”启动仪式的现场直播。院党委书记罗贻文、党委副书记程秀莉、副院长彭涛、院长助理刘震、广播电视学系主任张德华、网络与新媒体系主任吴志远和新闻学教授黄月琴出席,我们学生党员和部分入党积极分子参加。
参会人员观看视频
“中国新闻传播大讲堂”由中宣部、教育部指导,中国传媒大学、教育部高等学校新闻传播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办,旨在强化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全面推进新闻传播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这也是教育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新闻舆论工作、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重大举措,是正式吹响新文科建设号角的首项重要工作。
院党委书记罗贻文
据悉,大讲堂的主题为“来自武汉抗疫一线的报道”,邀请了14家主流媒体参与抗疫一线报道的42名新闻记者录制32集视频教学内容,生动讲述、立体展现中国新闻记者的家国情怀与专业素养。启动仪式在中国传媒大学举办。教育部高教司司长吴岩,中宣部新闻局副局长赵旭雯,中国传媒大学党委书记兼校长廖祥忠,新闻传播学教指委主任委员高晓虹,新华社总编室副主任、新华社武汉抗疫报道前指总指挥刘刚在主会场出席并发表讲话,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13所新闻院校代表参加。
党委副书记程秀莉
廖祥忠在致辞中表示,在年初的抗疫大考里,到疫情一线采访的中国媒体记者是最为特殊的考生群体之一。新闻工作者们用镜头记录抗疫故事、用文字传达抗疫精神,担起了新闻人的责任担当。他充分肯定了大讲堂的举办意义,认为这项工作是促进抗疫精神进校园、进课堂、进头脑的切实保障。他表示,中国传媒大学将继续落实“司、局、校”共建方针,全力支持、持续推进中国新闻传播大讲堂的高质量建设。
副院长彭涛
赵旭雯强调,新闻工作者要与党同心、与人民共情,做坚守新闻工作优良传统的传承者。她表示,新时代孕育新机遇、呼唤新担当,当代新闻学子应立志成长为有定力、有情怀、有本领的新闻人。她希望,各新闻传播院系能以此次大讲堂为契机,坚持守正创新,培养让党和人民放心的新闻后备人才。
院长助理刘震
高晓虹介绍了中国新闻传播大讲堂的建设情况。她表示,大讲堂在我国新闻传播教育中是“第一次”尝试,具有开创性,是部校共建的新成果、新文科建设的新探索、理论与实践融合的新拓展、媒体融合传播的新尝试、立德树人的新课堂。大讲堂将利用现代视听技术与通讯网络,力争推动优质教学资源覆盖全国727所高校的1391个新闻传播学类专业点。
广播电视学系主任张德华
作为亲历者,刘刚回顾了此次新闻工作的艰难。他认为,新闻工作者不仅需要客服面对疫情的恐惧,还需要克服人力紧张、轮换不易等困难。作为大讲堂授课代表,他希望通过与广大青年学子分享自己的职业感悟,激励他们在未来的新闻工作中主动深入践行“四力”。奋发有为,成为政治过硬、业务过硬、战斗力过硬的新闻工作者。
网络与新媒体系主任吴志远
吴岩指出,教育部支持各高校新闻传播院系把大讲堂作为新闻传播类专业的必修课,指定专人负责、纳入学分管理,同时也鼓励各高校将其作为其他专业的选修课,切实推动抗疫精神进校园、进课堂,引导广大师生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理论优势、道路优势,打牢思想基础、夯实思想根基。
最后,吴岩、赵旭雯、廖祥忠和13所高校代表一同按下大讲堂启动按钮,正式开启了“中国新闻传播大讲堂”。活动结束后彭涛老师叮嘱同学们要线上观看大讲堂的课程视频,并强调,课程里大量鲜活的案例,非常有助于同学们的就业和考研。
新闻学教授黄月琴
第64期入党积极分子陈佳雯表示:“作为新时代的新闻学子和入党积极分子,在这次学习之后,我深刻体会到我们应该在日常学习和实践中由内而外落实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与党同心、与人民同心,做新时代有定力、有理想的新闻人,为我国新闻传播学科建设贡献一份力量。”第64期入党积极分子温绮雯则认为,新闻传播大讲堂的课程是一线新闻记者宝贵的经验总结,对日后的专业学习和实践都有很大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