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57年敦煌莫高露,在等什么?》是亚洲必赢国际437《数据新闻》课程的优秀结课作品,由徐愉舒、郑喆佳、王佳琪、杨超尘、马宇豪学生团队创作,方飞老师指导。团队将目光聚焦于文化遗产保护问题,邂逅窟群之首敦煌莫高窟的前世今生,讲述敦煌这座见证华夏文明的古城在时代浮沉中的等待与守候。
(本数据新闻作品为网页形式,请扫描文末二维码或点击“阅读原文”链接获得最佳观看效果)

以下为本作品的创作过程与内容精要。
选题缘起
陈寅恪先生曾言:“敦煌者,吾国学术之伤心史也。”万万恒沙流淌于此,大千世界尽绘其间。敦煌作为影响深远的文化体系汇流之所,跨越了1657年的历史风云,圈画出无数人心中的佛国圣地。

在风云变幻,盛世与末世的流转间,它经历了开垦修缮,也遭遇了困顿浩劫。《1657年敦煌莫高窟,在等什么?》数据新闻作品讲述了敦煌莫高窟在沧桑岁月中被发现、被掠夺乃至被寻回、被修复的过程,诉说被悠悠驼铃声尘封的河西往事。

数据检索与分析
团队首先在敦煌研究院、敦煌市博物馆、数字敦煌等官方网站中检索权威资料,发现目前已有的关于敦煌文物被各国劫掠、流落、找回的数据十分有限且零碎,于是团队决定通过人工阅览著作的方式建立一手资料数据库,通过查找劫掠者日记、考古学家手记等资料,将1657年的敦煌莫高窟的历史片段渐渐拼凑。

研究发现
Part1 等来道士的守候——功过难辨
1899年前后,遭受积年战乱的莫高窟等来了一位身材瘦弱、常带笑容的“守窟人”——王圆箓。王道士是守窟人,后来也成了异域探险者盗窃文物的中间人。他守护了莫高窟三十余年,也让这座封闭的宝库敞开了大门,六万多卷的敦煌遗书流散世界各地。

Part2等来窃贼的觊觎——异乡浮沉
英国人斯坦因是王圆箓的第一位交易者,当斯坦因到来时,这个沙洲小县已经被中国人遗忘,随后法国人伯希和、英国人华尔纳等盗掠者也依次登场。

今天,敦煌莫高窟文物流散于世界上十多个国家,盗掠者们采用低价欺骗贿买、以物品换文物、剥离窃取壁画、偷中塑像等非法手段,将藏经洞的5万余件古文书、画刺绣、泥塑木刻等运往国外。
Part3等待游子的呼唤——何以为家
敦煌文献,在英国的藏卷最多最长,在法国的藏卷最精最广,在俄国的藏卷最杂最碎,在日本的藏卷最隐最秘,中国国内的藏卷最散最乱,其他国家收藏星罗棋布。

游子看似缄默无言,远方的呼唤却振聋发聩。百年间,许多爱国志士奔赴异国,或重金求购文物、或抄录文献典籍,漂洋过海的追索只为点亮敦煌文物的归家路。萤火虽微,但为其芒,国家、政府始终坚持采取各种策略,各界同仁也通过捐赠等形式让文物归根。


Part4等待匠人的修复——焕发新生
莫高窟的修缮保护难题并非个例,泱泱中华的万千文物都在寻觅知音,盼遇良人。虽然目前的文物修复工作还存在着许多技术、政策、人才培养的难题,但还是涌现了一批又一批匠人,倾其所有,终其一生,将属于莫高窟的生命线不断延伸。

团队感悟
“消逝从来不是终点,遗忘才是。”团队在进行作品创作时,秉持着文化传承的理念,尝试以数据新闻的形式定格敦煌岁月,因为跨越千年的等候,值得被更多人看见。

作品二维码
文字:郑喆佳
审核:方飞 黄怡宁 陈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