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7日晚,特邀请亚洲必赢国际437前任院长、中国新闻最高奖长江韬奋奖获得者——江作苏教授前来我们,以“探索世界媒介伦理之源——基于《新闻伦理学》的延伸思考”为专题,为20级新传全体研究生带来讲座。
本次专题讲座由亚洲必赢国际437李理老师统筹,辅导员李鸿协助。讲座开始前,由课堂助教简要介绍了江教授的学术成就与贡献,在场的同学们为江教授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

本次讲座中,江教授分享了对于翻译世界首部媒介伦理专著——纳尔逊·安特宁·克劳福德《The Ethics of Journalism》的七大启示,并清晰梳理了全书的逻辑框架,他强调《新闻伦理学》首次全面揭示了新闻伦理学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背景,以及报纸内外、上下、左右的各种伦理关系。该书的出版标志着西方开始系统研究新闻伦理,该著也是世界范围内新闻伦理(媒介伦理)的首部专著和奠基之作。


在谈到“法理与媒介伦理中的人权与人格权”专题时,他认为:“我国急需从新闻学和媒介伦理学角度梳理《民法典》,这部《民法典》的一大亮点,就是将‘人格权’单独成编,彰显了21世纪信息社会背景下人格权保护的特殊价值。”随后,江教授引用了一些经典案例,妙趣横生,生动地为同学们讲解了如何区分人权与人格权,以及新媒介发展环境下人格权保护面临的困境与出路。


“人格尊严在各项权利保护中具有更为基础的地位。这是一个历史性的法律理念的发展与进步。”最后,江教授强调建立人格权意识,是我们学习新闻传播学的同学们应有的法律修养,同时,它也是一种伦理理念。法律为伦理提供了背书与底线,伦理为法律制度和实施提供了前提和土壤。

“江教授对于我国的媒介伦理研究有着独到见解,令我耳目一新。同时,他鼓励我们对于就业问题积极尝试,也让我们倍感温暖。”20级研究生向娥在听完讲座后这样感慨道。
本次“媒介伦理与法规”专题讲座理论坚实,发人深省,不仅为20级新传全体研究生的学习生涯带来了精彩一课,也彰显了我们为推进新闻传播学科建设、关切学生未来发展做出了重要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