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培养

当前位置: 首页 - 人才培养 - 研究生教育 - 研究生会 - 正文

“当你做好了一切准备,一步一个脚印走到山顶,你自然就能看到太阳。如果你停留在山脚下,那就只能仰望山顶。”

从本科、研究生到博士,王沛佳循着科研的方向不断前进。从对新闻传播的未知,到逐渐深入研究、接触领域内更为深奥的前沿内容,王沛佳在自己的规划中不断“打怪升级”。这条路上没有外挂,也没有捷径,有的只有一步步扎扎实实的积累。

 

从无到有,探索未知学习领域

王沛佳目标明确,她从刚进入大学时就决定继续攻读研究生,希望能到更高学府开拓视野。而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陌生的专业学习就是横亘在她面前的一座大山。

刚开始接触新闻传播专业的学习时,中外新闻史、广告史课堂中各种时间节点与历史事件的对应让身为理科生的王沛佳很是头疼。但学习的过程中并不都是坎坷,王沛佳又逐渐摸索出这门专业的轮廓。在吴志远老师的广告文案与创意的课堂中,王沛佳为江汉路巴公房子打造了360度的全景广告,这样的学习让她切身体味到汉口老建筑的历史古韵。

对于课程论文,当王沛佳有想法时,她会去搜索相关文献来判断这个想法的价值。但当时知网还没有推出可视化功能,王沛佳只能自己下载软件去整理相关学术研究的数据。用软件统计海量文献中学术热点、问题与最新进展的数据,这对做研究的人来说可是一项不小的工程。而当她发现了论文中值得创新挖掘的价值点时,她就会不断地用自己的想法来填充,并在后续慢慢地丰富自己的论文。在王沛佳硕士、博士期间的科研生活中,查阅文献仍是必不可少的工作。“现在如果想要查阅文献,我们只要在知网上检索后就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到这个领域有哪些研究方向和研究热点,之后就可以进行对文献的筛选和精读。”王沛佳补充道。

除了老师要求的课程论文外,王沛佳平常也会根据自己的兴趣写论文。她认为这些论文的写作都是为了探索适合自己的研究方向,为以后自己致力于研究的选题做准备。在后来撰写研究生、博士时期的论文时,她积累了足够的专业知识,也广泛地涉猎其他不同学科、交叉学科的内容,就会逐渐去探索一些未被过多挖掘的新领域、新范式。

对王沛佳而言,本科时期的专业学习是一次从无到有的探索。这门意外结识的新闻传播学,也因此成为了她今后进行科研的方向与目标。

 

并肩作战,参加项目“打怪升级”

    王逊老师的非线性编辑课程让王沛佳第一次真正意义上感受到影片剪辑所能表达的节奏与情绪,也为她后来的视频产出奠定了基础。

王沛佳逐渐发掘了自己对于视频剪辑的兴趣。她会在网络上找资源自学后期技术,在专业分流时她也选择了广播电视学专业,继续进行学习和实践。平日里,王沛佳在学院的课堂中学习剪辑的节奏、人物情绪的逐层递进和整部影片的思路构想;课后在产出作品的同时,她又参与了多个项目比赛。

王沛佳有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一起参加比赛,他们的团队里导演、拍摄与后期剪辑分工明确,团队成员也在经过了多次项目比赛的磨合后逐渐默契十足。王沛佳在项目中经常担任导演的角色,影片中需要拍摄的画面、呈现的效果都需要王沛佳与团队相关的负责人沟通。作为整体的把关人,她需要协调团队整体的配合,关注各个板块的进度,做好统筹工作。

《老背少》是王逊老师提供给王沛佳的选题,影片中记录了“老背少”这种一人分饰两角的独特表演形式和它背后的文化传承。为了提前了解《老背少》,王沛佳与同伴徐文涛跟随这位音乐学院的老师去看了一场汉剧。汉剧唱腔优美婉转,人物对白雅致大气,这种极具地方特色的剧种深深地打动了王沛佳,更坚定了她做好这次影片的决心。

袁忠玉老师接受采访后,他们跟随袁老师的徒弟去了戏剧班子,完完整整地看了一场演出。演员们在幕后化妆练声,在一切准备妥当之后登台表演,台前幕后都被相机记录下来。回忆起拍摄那天的感受,王沛佳笑着说:“实在是太累了,回去时我们整个团队的成员都瘫倒在地铁上,靠着彼此睡着了。”

参加第六届全国大学生公共关系策划大赛的经历也让王沛佳印象深刻。虽然策划的选题早在比赛截止前三个月就已经决定,但由于日常的学业任务与期末考试的压力,王沛佳与团队在直到提交时间截止的前两周才着手开始推进策划。此时正值假期,王沛佳每天都和两个同伴进行线上交流,汇报彼此进度、互相提出错误与质疑。因为前期准备充足,而且团队内部分工明确,他们很快就将选题完善。“我们的程序考虑到公益捐款的实时反馈、虚拟机分兑换产品、绿色路线图等很多功能,几乎是设计了一个超越了现在‘蚂蚁森林’的APP。”王沛佳对于这一次参赛的作品很满意。他们的策划中还设计了一整套的logo,又制作了相关的动画短片和模拟推广的页面截图。这些小细节让他们在众多作品中脱颖而出,在之后的比赛中取得了全国一等奖的成绩。

大学时期伙伴们并肩作战、在学院里通宵剪片子的情景历历在目,让王沛佳至今提起都有些心潮澎湃,说话的兴头也不免高昂了起来。参加项目开阔了王沛佳的视野,这些比赛的经历也成为她履历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多维提升,善积跬步勇攀高峰

2019年,王沛佳以综合推免排名第二的成绩通过考核,成为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的一名硕士研究生。她选择了广告与媒体经济专业,继续研究品牌传播与国际传播。

科研是一条追求上限的路,在这条道路上行走的人在全力朝着无限的远方迈进。如果对自己研究的领域没有兴趣,科研的道路会十分难走,这也是王沛佳清楚的一点。“我最开始跟着导师进行中国故事相关的论文研究,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了自己对跨文化传播方面的兴趣,就继续做了下去。”研究生期间她参与了导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和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规划项目,在导师的指导下,她与导师的合作论文在《现代传播》《宁夏社会科学》等期刊发表,其中一篇文章被《新华文摘》论点摘编。

CSSCI文章的发表是研究生学业的要求,却不是王沛佳最终的追求。研二那年,王沛佳就读的学院推出了硕博连读考核。“我对校园生活还是有留恋的,再加上我平常也有一些积累和知识产出,我就去尝试读博了。”王沛佳说道。

2021年王沛佳通过硕博连读考核,成为华中科技大学亚洲必赢国际437的博士研究生。她在攻读硕士与博士期间各拿到了一次国家级奖学金,谈及未来,王沛佳也期望自己能继续从事高校科研工作,专注于自己感兴趣的方向走下去。

学习之余,王沛佳还参加了学校里研究生招生相关的公众号运营,凭借自己平面设计与视频剪辑的技术完成公众号的每日新推送。与一起工作的伙伴们讨论选题能总使她舒缓学习压力、释放负面情绪。在新的团队中完成新媒体运营的编辑、文案、设计的一系列工作挑战让王沛佳充满了期待。闲暇时刻,王沛佳会找一个没事的下午,一边听歌一边画画。绘画时的平静总能让王沛佳忘掉烦恼。

从本科生到硕士,再到博士,王沛佳通过日常学习和项目比赛逐渐积累经验,一步步取得了今天的成绩。她相信“水到渠成”,人生没有捷径可走,每个人都只能凭借实力一步步攀登上高峰。而实力,就来源于脚踏实地积累的每一点、每一步。

上一篇: 国奖者说 | 钟唯:跋山涉水不改一往无前,山高路远但见无限风光​

下一篇: 国奖者说 | 李欣然:日拱一卒,功不唐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