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欣然,女,汉族,湖北荆州人,中共党员,英语六级,亚洲必赢国际437网络与新媒体专业2019级本科生。连续两年获得博雅金桂奖学金、校三好学生,曾任团委学生会执行主席,获优秀学生干部、志愿服务积极分子等荣誉称号。获4项国家级竞赛奖项,5项省级奖项,如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国家三等奖、中国数据新闻大赛三等奖、计算机大赛省一等奖、大广赛省三等奖等。参与3项科研项目,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篇。
在我的大学里,我曾面临、或者现在正面临着许多岔路口,需要做出非A即B的抉择——选择专业方向、选择继续留任的学生工作职位、选择未来就读的学校……
曾经我会觉得,一定要做一个最“正确”的选择,否则我永远也达不到我的最终目标,于是心生焦虑,左右怀疑。即使是经过深思熟虑决定的选择,在事后仍然会常常追悔——若我当时选择了另一条路,会是怎样的情形?
而实际上我明白,无论是当时选择了A还是B,都将是灿烂的、无法预示的未来。我们能做的只是——Follow your heart, and enjoy your life.
在每一个学年开始前,我都会定一些小目标。我仍记得去年这个时候我定的一个目标是:拿到国家级竞赛奖项(此前的竞赛都是一些省级奖)。如今回头来看,我稳稳地实现了这个目标,拿到了三个国家级奖项。
中国数据新闻大赛是我的第一次尝试。在深秋的开始,我和团队成员们发现了代孕妈妈这样一个隐秘的群体,在搜集大量资料后,我们发现了这样一个“处于法律与人情间的灰色产业链”,并嗅到了其中可以发掘的新闻价值。
数据新闻作品的制作并非容易。从寻找选题、挖掘数据、撰写新闻到制作网页、可视化图表……这些都是我们此前从未接触过的工作。在这之前,我们没有老师指导,也没有学过任何相关课程,整个过程全凭我们自己“在黑暗中摸索”,在网络上自学,不断琢磨研究前几年获奖作品的特征,一遍遍打磨我们的作品,不放过每一个细节。
最后,我们的作品突破重重关卡,晋级了决赛,拿到了三等奖。在决赛答辩的最后,我说:我们坚持用数据来洞察世界,在数据中挖掘新闻的深度与温度。这也是我们做这个数据新闻作品的宗旨所在。
这个比赛于我的大学生活而言好像是一个“节点”,或者说,这是一个很好的开头。后来,我又参加了一些比赛,而且每一个都得到了很好的结果。于是我开始相信,如果我想要做好一件事情,我就一定能做到。我觉得这种始终相信自己能力的坚定信念,并不是轻易就能培养的。
也曾经历过焦虑,害怕失败。朋友开导我,焦虑的源头往往是我们对未来未知的不确定,但这种不确定是会永恒存在的,因此缓解焦虑的方式只有一种,那就是去做。于是我将目标掰成一块块,也将焦虑掰成了一块块,然后去逐个排解。
大一时,我以团队成员身份,跟随几位学姐学习,参与了挑战杯科研项目《从面授到云端:物理空间和网络空间师生互动行为比较研究》,比较研究高校线上和线下课堂的师生互动情况。我广泛阅读文献,累计发放400余份问卷。最后,该项目获得bwi437官网第十四届“挑战杯”二等奖。作为我大学生涯中第一次完整学术训练,这个项目让我传播学产生浓厚兴趣,并为下一阶段的学术研究打下基础。
后来,我继续探索传播学领域,参与教育部基金项目《新时代大学生网络表达及互动关系研究》课题。以模因论为理论工具,以青年亚文化背景下的“梗”文化为研究重点,对B站流行“梗”的迷因传播过程进行梳理剖析,并以学生二作公开发表一篇学术论文。
一步一个脚印,我渐渐感受到学术科研的魅力。我将这些学习过程分成很多小阶段,每一个阶段所经历的过程都可能会影响到我们对下一个阶段的期望、甚至是往后所有阶段的方向。所以,或许不如就把目光放“短”一些,在这个不管做什么事情都到处充满了竞争、焦虑、分数、数字的大环境里,不如更踏实一些,一步步完成我们的目标。
除了学习和竞赛,我也积极尝试多种课外实践。“把青春华章写在祖国大地上”,用脚步丈量祖国、用实践锤炼意志。我曾加入“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去往湖北省江陵县三湖管理区实地调研,运用深度访谈、文献搜集、问卷调查方法,对三湖黄桃协会会长以及果农进行深度访谈,独立撰写调研报告《乡村振兴背景下三湖黄桃产业转型路径剖析》。调研报告获得2021年亚洲必赢国际437暑期社会实践“返乡调研”调研报告一等奖。
在学生工作中,我在团委学生会担任执行主席,组织球赛、文体活动20余场,协调组织志愿服务活动10余场,获得校“优秀学生干部”(2%)、“志愿服务工作积极分子”(1%)、“体育积极分子”等荣誉称号。
这一年的九月,我看起来比较“轻松”地拿到了推免资格,并保送至华中科技大学。但只要参与其中的同学都能明白,这三年并不轻松。保研er从不敢懈怠,每一堂课、每一份作业、每一个工作任务。但我始终觉得,优秀的定义有很多种,高绩点、保研、奖学金……可谓是优秀的其中一种,但并非优秀的唯一标准。
我也看见了很多同学经营着自媒体账号、去全国各地独自旅行、去各大主流媒体实习、去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我们只是把时间用在了不同的事情上,我们都在各自不同的领域里熠熠发光。很多同学都在抱怨内卷的风气,的确,大环境如此,身处其中,我们别无他法,很多人都是被peer pressure裹挟着前进。可重要的是,跟随自己的心,做自己最想做的事情,而不是人云亦云,被他人的标准所禁锢。